低碳经济与不分光红外线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
曲建翘
曲建翘
•什么是低碳?
含碳的无机与有机化合物占总化合物的绝大部分。工业化的生产和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含碳化合物。所谓的低碳:是相对于高碳而言的。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倡导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减少污染排放、探索环保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炼钢厂、炼油厂、化工厂、化肥厂、水泥厂、造纸厂等等;在人类生存活动中,衣食住行都会使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自然界大气之中。从1992年5月9日联合国就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对付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公约。公约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能够可持续的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据多国的科学家预测,全球将变暖,至本世纪2100年,地球气候可能平均上升7℃,海平面的高度约上升1米以上。科学家们撰写的“哥本哈根报告”为2009年12月7日-18日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所用。矿物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迄今所做最坏预测2008年的排放量,比1990年提高近40%。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达50厘米,将对港口城市带来危险。如果海平面上升50厘米,且当地暴雨降雨可达15厘米,那么,可能将价值7.4万亿美元的资产陷入危险之中。
另据报导,由于海平面上涨,印度与孟加拉国为领土之争30余年的一个岛屿现已被海水淹没,领土之争便宣告结束。由于海平面的上涨,使世界上许多岛屿国家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于几百年后将消失。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如山洪爆发,气候异常,冰川融化,干旱缺水,粮食减产,贫穷,饥饿人口增加,病虫害和传染病增多,土壤荒漠化等等的发生。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192个国家的环保部长,政府官员共同商讨应对气候变暖的对策。“低碳及低碳经济”是本次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即要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控制全球气候的迅速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低碳”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低到最低水平。
目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是人们关心的话题,要求人们节约能源,改变工作、生活、出行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倡使用绿色能源,研究和开发出“低排放”和“零排放”的产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和平利用原子能,利用核子的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发电可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许多国家都有核电站)”,广泛使用再生能源和资源。全世界各国都成立了“低碳”能源研究所,综合利用资源研究所,对高能耗的企业需要转型,技术改造,以生产清洁能源为中心,同时大量植树造林绿化,达到碳汇减排的目的。
中国政府郑重承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减排40%-45%。美国承诺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减排17%。德国国会通过提案承诺2020年较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0%的温室气体排放。英国承诺截止2050年,英国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80%。印度在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25%等。
低碳经济中,监测二氧化碳的浓度含量是整个低碳减排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利用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实时监测可以让我们直观清楚地知道此时的CO2排放量及林木吸收CO2变化量。
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节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煤,节电,节水,节约粮食是每个国民应该做到的。开发绿色节能产品,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快速,简捷的不分光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和监测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可靠的数据。如工作在大厦内的白领,行走在地铁中的人们,在超市中采购的主妇们,都可以通过CO2检测仪了解所处位置的CO2浓度;再如科研人员,对森林、海洋表面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情况的研究;对各种土壤中释放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植物、果实、农作物吸收二氧化碳浓度的研究;人类、动物呼吸二氧化碳的研究等等。
另外,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站,除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等数据的测定外,还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以观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动态变化,为节能减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为了测定室内外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我国在《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都采用二氧化碳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方法来监测。
“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制、生产和销售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的单位,可提供在公共场所,如地铁,车站,火车站,大型宾馆,饭店,商场、超市等醒目的地方,挂出电子大屏幕,显示出每日的时间,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的仪器,根据需要还可增加监测项目,使人们随时随地可了解到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碳足迹。
2010.5.20